查看: 34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联合大学:慕课作为教改项目切入点背后的动因——以《生活英语听说》为例

[复制链接]

85

主题

146

帖子

6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2:3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市教委“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属下的“三位一体”重点联合项目中的核心团队之一,借助于学校重点教改项目和市教委面上项目强力支持,以发展中心研发的TEP测试为平台,充分发挥TEP测试结果对教学改革所产生的反拨作用,以校本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学生英语水平为基点,以学校“十三五”期间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团队首选清华生活英语慕课作为教改的切入点,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以点带面,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由弱到强,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三轮(第三个学期)。实施阶段尽管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团队在开课单位和主讲老师具体指导下,在学校各级部门、特别是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课程整个引入过程进展平稳,初见成效。第一轮(2015.3—2015.6)在257名有效注册的同学中,174名同学得到开课单位“成绩合格”的认定,合格率达67.7%,学生覆盖校本部2个学院;第二轮(2015.9—2015.12月)共有732名同学有效注册,经过四个月在线学习,536人通过了测验和考试并获得了认证,通过率达73.2%,学生覆盖我校10学院。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轮(2016.3—2016.6)据不完全统计,不仅有来自我校10个学院1000多名学生注册,而且还有来自京内外兄弟院校如:湖南机电职院、云南楚雄师院、云南滇西科技师院、北京建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约1000名学生加入我校设立的“清华慕课微信群助学社区”。回顾起来,当初选择清华大学“生活英语慕课”作为团队和项目实证研究的切入点,重点是基于下列几点考虑。

新形势、大背景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为此,教育部于2015年4月16日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1],旨在“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使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件强调“各高校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件要求各高校“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文件决定:”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部于2015年9月1日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该文件强调:“以教育信息化‘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该文件号召“高等教育要通过消化吸收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积极推动跨学校、跨地区课程共享服务,推动线上课程学分互认,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广泛共享”。
  为了深入贯彻上述文件精神,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2016年1月4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下一步工作思路》[3]一文中要求“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以慕课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扩大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建立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方法创新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运行机制,支持名师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张大良司长于2016年2月26日撰写《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高校改革发展》[4]一文并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校要以共享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式教学,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和学习方式方法变革,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材在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广泛共享。”
  政府职能部门和官员通过文件和撰文呼吁、号召、动员各级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为我国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发和利用在线优质资源创造新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团队引入清华慕课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学校定位和教改的导向
  北京联合大学是北京市属二本院校,学生高考入学时英语应用能力相对偏低。作为地方普通高校,如何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就现代教育背景下利用和开发在线资源方面,学校教务部门近年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和论证,并在经费偏紧的情况下,拨出专款鼓励各学院组织团队进行在线资源的建设,目前全校完成和接近完成的视频公开课40门,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比和验收;学校要求视频研发单位边完善、边使用,最终实打实地让学生把这些课程在课下线上自主学习中充分使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改革成果的直接受益者,领导们对此的理念就是:学生说好就是真正的好。为了促进名师名校优质资源的利用,学校号召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组织力量建设校本特色的资源库,一方面要求各单位以课程和专业为单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对切实可行的方案,经过专家认真审查论证获得认可后,学校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对于课程引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职能部门主动协调,帮助解决。我团队引入清华“生活英语听说慕课”所获得的“以认证换学分”的政策就是有利的佐证。目前学校职能部门正在着手调研,准备制订有关在线资源的研发和使用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这些“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得力措施激励着我团队在引入清华慕课过程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树立了“笑到最后”的坚定信念。

大学英语课程教改新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5]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一章中指出:“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络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基于北京联合大学校本特色和特点,就大学英语课程而言,就是如何围绕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换言之,就是如何围绕北京定位世界大都市而培养具有合格外语素质的人才,着力在原有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就是针对他们毕业后面对职场、深造、留学和创业的需要,如何打造大学英语课程使之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在英语水平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面对社会和就业市场对毕业生应具有的外语素质期望值的提高,校内课堂英语课时的缩减,利用在线资源,启动“课下线上”的慕课自主学习就成了首选。相比之下,听说读写译基础能力中,“听说”是绝大多数同学的“短板”,外加上2016年6月即将开始的四、六级听力改题型和难度相对加大[6],2017年起将逐步展开的四、六级分级口语考试[7]等,进一步凸显了听说能力提升的紧迫性,自然而然,选择一门听说为主的慕课作为学生们课下线上自主学习的内容成了当务之急。

教改项目实证研究的刚需
  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属下的“三位一体”重点联合项目(编号2014-LH03)主旨是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模式研究,是北京市教委在市属高校中重点推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8]。该项目的开展源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首都国际化大都市英语人才的需要,项目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9]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10]为理论指导,针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评中存在的不足,研发出大学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测试模式。和国际国内同类口语测试相比,重点体现了口语应用能力的交际互动性、情景性和真实性,评分模式具备客观性,测评结果中的能力描述报告能让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该模式属于过程性和诊断性测评,以反拨教学为目标,为北京地区市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性的框架和内容。我校团队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负责该项目的资源开发和拓展。研究的前期阶段,在项目主持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完成了编辑和(即将)出版《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TEP)》初级、中级和高级。研究过程中,团队发现:TEP是测试,如何利用它的导向和反拨作用,尤其是如何通过测试来掌控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并就测试中凸显的弱点和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就成了摆在每个研究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难题,否则,就容易落入“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研究而研究”的怪圈。为了找到TEP考试的支撑点,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较多的市属院校出于各种原因都在压缩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课堂教学时数,而学生的听说技能对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外语素质的期望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在这种“困境”下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团队想到了利用名校名师在线优质资源来“疏解困境”;团队原本也拟组织力量自己研发在线资源,除了“耗时”、“耗力”和“耗财”外,我们碰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团队成员英语根底扎实,但网络和资源建设是“门外汉”;外请懂网络和在线资源的人,英语水平偏低,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市教委面上项目(编号2015-ms194)和学校重点教改项目(编号:JJ2015Z0077)完全是基于“三位一体”重点联合项目并考虑到TEP后续拓展的需要申报而成。前者侧重于TEP测试与大学英语日常的教与学衔接问题研究,后者侧重于在TEP导向作用下,名师名校优质资源校本化问题研究。其共同点是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英语应用技能的要求出发,侧重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作为课下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针对性地选择优质在线资源,力求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听说能力。与此同时,团队成员通过三步骤,完全掌握在线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尽快适应并主动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最新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两个项目都是围绕TEP测试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急需找到“测试”和“教学”两者的“衔接点”而设定的。没有日常教学或更准确的说,没有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加大听说部分的投入和关注,仅靠测试来提升听说能力就成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假设。当然,我们可通过课堂教学加大听说内容的比例,但势必造成对其他技能培养的削弱,因为大背景是课堂教学的时数已经在压缩。

“生活英语听说”慕课本身具有的特定优势
  从教育部连续颁布的文件中我们得知:“慕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已经走上了教育改革的前台。“慕课”之所以这么重要,除了目前出现的Udacity、Coursera和Edx这“三驾马车”所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让国内教育界感到空前的震撼之外,它能更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慕课的学习需要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因为它“缺乏”常规课堂教学来自教师的督促和同伴的压力;“慕课”不再是“满堂灌”或“照本宣科”,它还具有教学过程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对具体某个学生而言,就所学习的内容,她/他可选择多次播放来弄懂难度偏大的东西,也可选择“一带而过”的方式来应对那些原本熟悉的内容。相比课堂而言,“慕课”视频的“交互性”和学生的“可参与性”是一大显著特点,它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动脑又动手,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加大了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除此之外,教学资源的“精品化”和“精细化”是慕课显著的优势。传统教学中,即使名师也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也只可能负责2-3个班的日常教学,有其局限性。而慕课建设是名师群体讨论和共同策划,形成最优秀的资源;而且就课程内容而言,哪些该讲,哪些该多讲,哪些该点到为止,都会经过群体的反复推敲和精心编排。就团队分工而言,哪些成员笔头表达能力强,擅长写脚本,哪些成员口头表达能力强,擅长上镜头,都会有相对合理的分工,进而实现“精品”和“精细”最大化。尤为重要的是它的“massive”和“open”功能。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此就没有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一本、二本和三本等错综复杂的类别制约,也就没有实体学校围墙和班级容量的制约,其资源不仅可以使2-3个班学生受益,全校、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都可以同步受益,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清华“生活英语听说”慕课完全具有上述特点和优势。除了“清华外文系”、“名师团队”、“博导牵头”、“Edx推荐课程”这些耀眼的光环之外,它的最大特点是“实操性”。通俗说来,这门课实际上是精心打造的团队把整个课程从开课前的报名注册、按单元按时间截点学习、作业、讨论、答疑、测验直到期末考试乃至最后生成总成绩全程在线完成,不需要学生集中,不需要面授,也不拘泥于某本教材;完全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进行场景式英语听说训练。整个课程由50多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哥伦比亚、中国的老师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带你谈论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标准“英式英语(Br.E)”和“美式英语(Am.E)”,而是适当地拓展到了“全球英语(global Englishes)”,使课程提供的情景更加贴近现实和生活。该课程为期一学期,需要近四个月认真学习才能完成,内有不同主题的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内有不同功能的11个模块,提供若干个主题视频或/和音频以及文本供学生学习;据开课方提供的2015年秋季学期成绩单显示:除了每个单元后的大作业(共计8次)外,全程还有近40次小测验和网上讨论,课程结束前,还有一次长达2小时的期末考试。其总评成绩由上述作业、讨论、测验和考试按比例自动生成,教学过程对每个单元结束和作业提交都有明确的时间截点,管理非常严格。最终成绩可信度高。

结束语 
  北京联合大学项目团队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以接地气的思维方式,将北京市教委TEP测试研究有机地与清华生活英语慕课衔接起来,较好地运用了水平测试的导向和反拨作用;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及时启动名师名校优质在线资源作为“补充”,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针对性应用能力提升,初步探索了新形势下地方普通院校如何面对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就大学英语课程在提高学生听说技能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其最终目的是将研究成果让全体学生收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通过反思认识到:无论是项目的实证研究还是慕课的引入和拓展,我们仅迈出了一小步;后续的路程更崎岖,更艰难。本团队力争在现有的基础上,固化现有的成果,强化现有的措施,把名师名校优质资源的引入、利用和校本化工作做得更深、更远。
  注释:
  [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2]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509/t20150907_206045.html
  [3]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4/151204_sfcl/201512/t20151204_222889.html
  [4]http://www5.ncwu.edu.cn/dangban/contents/278/47196.html
  [5]http://wyx.zzia.edu.cn/s/11/t/333/c7/c3/info51139.htm
  [6]http://www.cet.edu.cn/news_show15.html
  [7]http://www.cet.edu.cn/news_show11.html
  [8]http://cedc.bisu.edu.cn/bisucolen/newsshow.php?newsid=115
  [9]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10]http://www.coe.int/t/dg4/linguistic/cadre1_en.asp
  作者:谢瑞佳、谢职安,北京联合大学

声明:1.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在线(cedictol)。
2.本公众号所转载文章不代表我们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删除相关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大小花园 mybuu.com

GMT+8, 2024-5-3 19:24 , Processed in 0.35995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