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园资讯】北京联合大学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山东沂源 慰问特等残疾军人朱彦夫同志

[复制链接]

78

主题

127

帖子

5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04:3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幸福的意义是有不同层次的,可以由大到小来讲。对于共产党员而言,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幸福。而就我个人来讲,幸福就是一直奋斗着,并且‘不欠债’,说白了就是问心无愧于祖国和人民。”
8月18日,由校学生会主席王睿等5名同学组成的北京联合大学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校团委杨旭老师带领下来到山东沂源慰问“时代楷模”——特等残疾军人朱彦夫同志。
朱彦夫,1933年出生于沂源县张家泉村。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并且失去了四肢和左眼。然而,他并没有向苦难低头,而是用超人的毅力,向自己挑战,向人生挑战,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上午九时,实践团成员在沂源县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朱彦夫的家中。杨旭老师首先向朱老简要介绍了实践团的情况以及此行的目的。之后,实践团成员分别与朱老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就之前学习朱老的先进事迹以及阅读他的自传书籍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并就幸福、信仰等话题与朱老进行了深入交流。
朱老结合自身在一次次奋斗中不断挑战自我的经历告诉同学们要有信仰和一颗奋斗的心才能成功,并且勉励当代青年人要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多做贡献。当谈到奉献时,朱彦夫说到“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能把它做好就行,我一生做了三件事都没做好,在战场上我没有为祖国贡献生命,回家种地却没能带来丰收,当村支书也没能做到最好。”在场师生们被朱老朴实的话语和高尚的品德所深深打动。
最后,实践团成员代表全校师生向朱彦夫同志赠送了由我校特殊教育学院学生书写的书法作品作为纪念。
慰问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前往朱彦夫的故乡张家泉村,参观朱彦夫以前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朱彦夫事迹展览馆、朱彦夫旧居、夜校旧址、大寨田、棚沟造地等地方,对朱彦夫的生平事迹以及他曾担任张家泉村支书时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成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成员们了解到,这些建设工程都是在朱彦夫四肢残疾并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亲自带领村民进行的,而正是由于这些工程使张家泉村摆脱了贫困和落后的面貌。看到这些工程又联想到朱彦夫曾说自己“没有做好一名村支书”,成员们再次被他谦逊、质朴的品格所感动。
朱彦夫作为“时代楷模”,用奋斗的人生经历,感动了无数人,也激励着更多的人不断努力,他的高尚品格值得每一位当代青年学生学习。回校后,校学生会将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活动,将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播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大小花园 mybuu.com

GMT+8, 2025-5-11 01:00 , Processed in 3.060884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