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农学院校内外联合 创新研究生培养

[复制链接]

72

主题

121

帖子

5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09:1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农学院联合行业企业协同培养研究生——为每棵树苗提供多种土壤

  “我有幸在北京农学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得到两位导师的指导,为我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前,已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的孙宏贺,依然感恩在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攻读研究生的日子。

  在北京农学院,很多研究生都有两位导师,一位来自校内,另一位来自校外。孙宏贺正是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课题研究,并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专业论文。

  北京农学院校长王慧敏说:“高校在学科、研究生授权点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科研院所则在科研平台、项目和科研实力方面更胜一筹。高校应与科研机构联合,有效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等途径,实现创新要素汇聚。”

  借鉴欧美许多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做法,北京农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学校与首都农业集团、北京顺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北农集团等大型涉农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从合作企业聘请95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当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每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有校内外两位导师指导,实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11级研究生种兴禄曾在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涉农企业实习。“一方面我看到导师的研究成果在企业得到转化,这极大地鼓舞了我做科学研究的热情;另一方面,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也更清楚地了解了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这不断提醒我搞科研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与社会需求对接,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研究以及科技创新的作用。”种兴禄说。

  “为更好地适应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需要,高校应特别注重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郑文堂说,“要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目前,北京农学院已经先后与英国、日本、法国、波兰等国的一些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机制,通过双方导师的联合和学生对国内外培养环境的经历,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人才培养目标。

  “每一个研究生都是一棵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的树苗。”王慧敏说,“我们希望为研究生提供多种土壤的营养,让他们吸收到科研院所、国外大学、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的营养,更好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大小花园 mybuu.com

GMT+8, 2025-5-11 07:07 , Processed in 2.5219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