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联大小花园

标题: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情况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xxde112    时间: 2016-10-24 20:27
标题: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情况总结
“十二五”期间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始终坚持“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2015〕36号)、《黑龙江省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和省教育厅要求,制定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从组织协调、政策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训练、指导服务、基地建设、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塑造上、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整体提升。
1、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多次部署召开相关会议研究推进落实。党委书记王育伟、校长孙先民率队考察爱民区相关公司、企业,提出构建牡丹江高校大学生创业联盟,开创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校运作的新模式,目前学校联合爱民区政府、蚁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牡丹江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联盟,2015年12月25日牡丹江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联盟及“蚁聚”创客空间已在天合石油基地挂牌成立,目前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校长孙先民多次率队出席新道创新创业联盟筹备会议、考察贺州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模式,经过多轮次协商洽谈,4月11日,我校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校企合作共建新道创新创业学院签订战略性合作协议;校党委副书记梁中贤带队,学校有计划、分阶段组织部分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赴省内外高校、企业考察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通过调研黑大、哈理工、大连东软、贺州学院等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典型做法与取得的成效,形成了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整体思路,制定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从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具体措施、组织保障等全方位做了职能分工与责任落实。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由校党委副书记,教学、科研、后勤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领导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下一步将成立创业教育学院,挂靠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统筹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从机制体制上厘清了管理权限,明确了分工。2015年末,学校召开了创新创业工作推进大会,出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细则》两个具体落实方案,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牡丹江市双创办、相关兄弟单位纷纷来我校调研取经,黑龙江省电视台、牡丹江各媒体都予以关注和报道。总的来说,学校目前创新创业思路日渐清晰、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创业工作成效初显。
2、注重课程建设,实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四个融入”。
目前我校创业就业课程时数40学时,2个学分覆盖三个年级,涵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每年设立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由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相关教材四部,出版教育部特色教材一部。在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共有校内专职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5人,校外兼职教师26人,我校定期聘请创业就业指导专家来校培训任课教师,每年至少两次。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别培训10人次。队伍中现有高校创业指导培训师12人,SYB创业导师10人。2016年初出台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细则》,对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大学生创业弹性学制政策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下一步在《201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将加大“双创”课程设置比重,设置三部分课程,形成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必修不少于6学分的三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2015年遴选近三年20项优秀项目在学校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上集中展示,对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九个项目给予每项2000元的表彰奖励。
3、注重创业实践,全面打造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和基地。
一是在校内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在原基地入驻3个项目200平米基础上, 2015年10月通过对十号公寓楼C区的改造,目前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场地的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增容到700平方米,“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扩充容量,最终实现场地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已连续两批遴选十余项有基础、有潜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驻基地。目前十号公寓楼下商服空间正在进行消防改造验收,成型之后马上推荐项目入驻。二是学校注重把大学生创业工作与支持地方建设、服务区域发展相融合,依托爱民区高校大学生创业战略联盟、蚁聚创客空间,推荐校内适合社会孵化项目进驻,目前已有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创意美术团队进驻空间,依托蚁聚社会资源联系承接更多校外项目,目前遴选四个项目与蚁聚对接。下一步依托高校联盟将与其他高校一道共同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创业团队交流、创业项目跨校联合等工作。我们也与其他校外孵化器如开发区青创大厦等沟通联系,推荐校园内成型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企业进一步走出校园校外孵化。目前我校大学生创业积极性不断提高,学校涌现出创业团队27个,吸纳大学生人数125人。骄阳艺术工作室是第一批入驻我校创业孵化基地的项目,经过一年的创业孵化,工作室运转情况良好,现在已经结束孵化阶段,继续在校外进行经营,其余创业团队运转良好。牡丹江电视台新闻60分栏目陆续报道了以孙尧同学“微漾IT开发运营”为代表的多个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纸张记忆”等团队全面运营并取得盈利。
4、注重校企合作,全面推进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与社会深度融合。
一是我校联合阿里巴巴哈尔滨云尚谷地科技公司建立创业学校,选送教师参加培训,探索建立“菜鸟驿站”大学生创业项目。现已在孵化基地初步完成装修设计,待完工后实现进驻运营。下一步我们将把电商专业内容植入我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为部分学生开展互联网+创业奠定基础。二是与用友新道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学院。4月11日校长率队已于该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月18日新道创新创业学院揭牌,并组织召开了牡丹江市高校联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三是我校联合北京大学利用智慧树平台共同合作,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工程实践》课程。成功获颁“中国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四是引进中软国际科技公司,牡丹江江南开发区部分对俄经贸企业,共同建设俄语、日语人才创业实训基地,下一步将以订单班、实验班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工作开展。
三、目前我校创新创业工作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学校创新创业氛围需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与学校领导提出的目标和观念还有差距,体现在各二级学院在落实创新创业工作过程中认识程度不同、方法单一、措施不强,创业就业氛围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调动二级学院积极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上仍需出实招、想办法。
二是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是一门新的学科,该学科对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较高,而我校的教研室教师大多为一线的党务学生管理人员,虽然他们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作为一门科学,还需要在教法、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上进一步的提高,才能胜任当前教育工作实际需要。




欢迎光临 北京联合大学-联大小花园 (http://www.mybu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